卤菜香味主要来自什么材料?以前的文章也说过卤菜的香型究竟是什么,香型并不单指香味,香味是单纯的嗅觉,香型是包含香味和香气物质的,香气物质是需要长期累积而成的,是需要通过味觉尝出来的,卤菜的香型形成,很多人认为只是香辛料在起作用,其实还有其他诸多因素,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下:
刚刚说过香气是通过嗅觉发现的,虽然是嗅觉物质,但也是香型形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,香气是嗅觉物质,嗅觉物质天生具有挥发性,所以并不一定要求溶到卤水中,这也就是为什么初次制作卤水时闻上去很香,可是出来的卤菜成品却不香,这也就是香型并未形成的原因,香型之所以香是必须具有水溶性,只要通过累积形成的香气物质,大多是具有可溶性脂肪族有机物、芳香族有机化合物、大量的萜类化合物、硫醇和硫醚,以及若干的杂环化合物等,一说到这个非化学专业的人肯定懵,那这些香气物质都从哪里来的呢?
首先,食材本身具有香味,先来说荤菜,无论是家畜或者家禽肉,经过卤煮之后会释放出本身的天然香气羰基化合物,比如猪肉和鸡肉的香气成分是由羰基化合物和甲硫醚组成的;羊肉的香气主要成分除了,还有C8-C10不饱和脂肪酸;海鲜类食材的香气成分是含氮的有机物、有机酸和含硫化合物;再说素菜食材,新鲜的蔬菜普遍气味清香,比如黄瓜的香气成分主要是黄瓜醇,气味清香,沁人心脾,只要卤制适度,蔬菜类食材也能形成特有的风味,但如果卤制时间过长,不但营养损失较大,香气大量挥发后,也会减弱蔬菜的香味
其次,辛香料本身有香味,比如有芳香气味的八角、桂皮、丁香、莳萝、茴香、月桂叶等;有苦香味的陈皮、草果、肉豆蔻、草豆蔻、荜拔、白芷、砂仁、山柰等,在卤制过程中能有效遮盖或去除羊肉膻味的香辛调料有白芷、孜然、丁香、月桂叶、鼠尾草;能很好去除豆腥味的香辛调料有肉豆蔻、丁香、肉桂、月桂、鼠尾草、小豆蔻、香菜籽等。
再来,上面说到的食材本身的香味和辛香料的香味是如何进行融合,并不断地多次卤煮之后实现累积,并最终形成独有风味的香型的呢?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:
一、加热分解生香:比如荤类食材鱼、肉在生的时候普遍味道很淡,但是一经过低温卤制成熟之后就会香气四溢,这主要是原料受热分解生成醛、酮、酯、酚、呋喃等呈香气成分,随着食物原料组织的分解而游离出来,再加上和香辛料的香味融合发生了羰氨反应、焦糖化反应、酯化反应等,所以才能生成特有的香气。
二、过油反应生香:比如在做卤水小龙虾时,需要先下油锅炸制,当炸制时就会产生香气,再比如做甜皮鸭时,需要将蜂蜜、糖浆涂在食材表面,再入油锅炸制,这时表面的糖分发生焦糖化反应会产生香气和颜色,但如火候控制得不好(如火力大、加热时间长,或者是抹在原料表面的含糖物质中所带的还原糖浓度太高),则会使成品产生焦苦味。
三、烟熏生香:以前的文章也说过“熏”是利用樟木、枣木、苹果木、柏树枝或者花生壳、茶叶、白糖等作为熏料,加热至冒浓烟,与被熏卤货接触后,产生的浓烈的烟香气味的呈香物质就会吸附在卤货的表面,和卤货本身的香气融为一体,上色的同时进一步赋香,如果你想烟熏香味更浓厚,就选择冷熏法,冷熏的理想温度为24℃左右,比如腊肠,烟熏气味渗入较深,因此烟熏味道浓厚,但冷熏法的缺点是需要的时间比较长,通常需要一周左右,但冷熏法制作的成品水分含量较低,一般在40%左右,因此其贮藏性较好,保藏周期可达一两个月左右;所以卤菜业常用的是热熏法,热熏的卤货产品仅作用于卤货表面,并不会入味过深,反而会和食材本身的香味还有香辛料的香味有机溶合,更重要的是卤货热熏主要是为了着色,因为烟熏着色颜色更稳定,比如樟茶鸭就使用的热熏法。
四、调料赋香:在卤水常用的调料中有一些是增香增味调料,比如葱、姜、蒜、白酒、酱油、香油、花椒油等,这些调料的香味溶解在卤水汤汁中,会渗透到食材内部,从而可消除、减弱、掩盖原料带有的不良气味,从而使成品的香气进一步增强。除了卤水中用到的调料可以增香增味之外,在腌制时我们用到的胡椒粉、花椒面、盐、糖之类调料都可以在去异的同时使食材内部渗入香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