熏制品的特点是口感醇厚,色泽红润,酥嫩适口,不宜变质,增加了人们对烟熏口味的偏好。今天咱们来说说熏酱熟食的制作技巧,怎么熏能上色?如何熏能提香?怎样熏能防腐? 一起来看看吧~
“熏”是卤菜传统技艺里的一项重要的上色环节,目前市场上传统卤菜店的卤菜人会这项手法的并不是很多,在东北和河北以及老成都一带的卤菜人用得比较多,但其实就算是正在沿用熏这一技法的卤菜人,在具体使用时,大都也只是用来上色,但是其实“熏”你用好了,不但可以上色,还能使食材进一步成熟,并且吸附熏料的特殊香气,甚至还能防腐,技术娴熟的老卤菜师傅甚至能通过熏卤制作出“蚊不叮,虫不咬”的卤菜,常温放置数十天而不坏。
所以与其动歪脑筋卤水中加什么防腐剂、抗氧化剂,还不如好好研究和精进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传统技艺,今天根据经验,系统地来和大家探讨一下熏卤制作诀窍:
首先,从操作流程和熏制温度上来讲,“熏”可分为冷熏、热熏、温熏、焙熏、无烟熏等等:
第一、先说用得最多的热熏,热熏的优点是能够短时间就形成比较好的上色效果,一般温度在60-35度,这是卤菜制作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熏制方法,但热熏虽然是温度比较高,但一定要缓慢上升,不可操之过急,不然非常容易产生上色不均匀的状况。
第二、温熏法:一般温度在40-60度,这种技法的优势在于能使成品的重量损失少,不失水,不失风味,但正是因为如此,温熏法的贮藏时间就不会太长
第三、焙熏法:顾名思义,就是烘焙的温度,这种技法的温度是最高的,能达到90-120度,相当于一边熏一边烘烤,熏制时间是最短的,在烤卤中应用得比较多,食材甚至不需要卤制,直接在熏制的过程中就能够成熟,但这种技法熏制的成品贮藏性更差,需要立即食用,并且风味极易流失
第四、冷熏法:是指待熏食材的温度在25-40度以下,很多卤菜人用不好这一技法,认为冷熏是无法上色的,但其实在冬天冷熏就非常适合,并且冷熏的成品含水量能保持在30%左右,虽然风味不如热熏,但贮藏期却要优于热熏,想要冷熏上色效果好,卤制之前的食材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腌制入味上色。
第五、无烟熏法:熏这一技法虽然好,但还是有很多对健康饮食要求高的人会质疑,熏是否健康,而无烟熏就代表了熏卤技法的未来发展方向,这种熏法一般是用木材干馏制作而成,并经过特殊的技术净化成含有烟熏成分的液体,所以在熏制的时候是无烟的。
其次,熏卤用什么料来熏,究竟是树枝好,还是茶叶好,亦或是白糖好?下面把熏卤从熏料介质上做了重新的区分:
第一种、樟木熏:
樟茶鸭就是樟木熏的代表,而且是温熏的代表,先将主料鸭子腌制入味,再挂在架子上悬在半空,下面点上樟木的屑子慢慢焐出烟,熏至色泽泛黄、皮都带着些香味的时候,再进行卤制。
第二种、柏木熏:
河北地区很多传统的熏肉卤菜店用这种方法比较多,是热熏的代表,使用柏木的刨花来熏制,熏制出来的成品会带有柏木树的清香味,并且能很好驱虫防腐,但是纯柏木熏上色效果不太好,更接近于出锅时的原色,如果想要提香的同时再上色,就得使用“糖柏合熏”
第三种、纯糖熏:
糖熏是上色效果最好的一种熏法,作用一是上色,二是能使食材带上焦糖的熏香,但糖熏也分白糖、绵白糖、冰糖和红糖,其中综合来讲绵白糖的效果好、成本低而得到了更多卤菜师傅的青睐,山东师傅常用来熏鸡,东北的卤菜人也常用来熏肥肠。
第四种、稻谷熏:
这种熏法,湖南的卤菜人用得最溜,会使用稻谷熏的必是做腊肉的好手,也是需要提前腌制上色,然后再半熏半烟两到三天才好,熏料则是以稻谷和花生壳为主,熏出的腊肉成品不但色泽红亮且具有很适口的下饭香气。
第五种、茶叶熏:
茶熏的卤菜成品通常口感更清爽,且解腻效果奇佳,但茶叶熏更适合精品卤,不适合批量熏制,且这个茶叶的选择却是大有讲究的,随便放一把几元钱的茶叶,放还不如不放,绿茶、普洱都不适合,最适合的是花茶,就个人所知,有一位做精品卤的卤菜人就是使用茉莉花茶来熏,做出的成品不但色泽诱人,而且还带有淡淡的茉莉花香味,卤味的档次一下子就上去了。小伙伴们如果想借鉴,建议可以使用茶、糖、小米“三料合熏”方法,用的茶叶要好些就能有增香效果,但只适合少量制作,如果用太次的茶叶,则基本没有增香作用,不如不用。
熏卤这么好,但是在操作上面其实是有很多诀窍的,操作得不好不但上色不均匀,而且还会使成品发苦,比如,火候大了会发苦;时间长了会发苦;直烟会发苦;控水控油不干净熏制时容易着火也会发苦;所以熏制时要严控控制火候与时间,并且熏制的锅盖要特制加高,使烟上升得更高成为柔烟,并且熏制过程中不能开锅,一旦第一锅的烟被放掉,想要再上烟效果就不好了。熏料铺在锅里也要均匀,铺不均匀烟就不均匀,烟不匀上色就不均匀
最后,如果真的还是不慎操作出现了一种类似“焦糖烧过了头”的苦涩味,教你一个方法,在即将熏完锅边没有烟的时候,可以舀一勺卤肉的老汤从锅盖缝里浇入热锅壁上,老汤受热蒸发,肉香气就被“焖”进了熏肉中,苦涩的气息就能被遮住。